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山東煙台歡度春節趣事

筆者:林永增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林永增先生,民國三十六年在東北瀋陽入伍加入五十二軍;四十三年駐防金門時,因病返臺就醫,翌年辦理退伍,轉到榮院持續療養七年痊癒。於五十年間考取師資訓練班,五十一年起擔任國小老師直到退休。 我國以農立國,早年在農村,講究「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」,盼望大豐收,過幸福日子。 大陸北方,春節期間氣溫都在零下十度左右,天寒地凍,無法耕作,是農閒季節,農人結束一年的辛勞,和家人溫馨團聚;遠方遊子也趁機返家,享受天倫之樂,好好過年。小孩最盼望春節早日到來,可以穿新衣、戴新帽,穿新鞋新襪,吃好東西。 童年故鄉山東煙台,一入臘月,就有過年氣氛了,臘八當天要吃臘八粥,家家戶戶大掃除,整理得一塵不染;接著磨麵粉和小米粉,做豆腐、殺豬、宰雞鴨,又蒸年糕、發糕、餑餑(饅頭)和血糕(以豬血,和著高粱粉,與肉渣、豬腸等調配作料)。 故鄉的餑餑個頭大,一個約兩斤重,形狀像蒙古包,上端弧形,下端扁平,插上十字形紅棗,意謂吉慶。蒸好等涼了,放在大缸中,因氣溫在零下十度左右,是天然冰箱,不虞壞掉,要吃到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。吃時,待退冰後,切成約一公分厚的薄片,上鍋蒸一蒸就可以享用了。 臘月二十三(南方過二十四),是灶神回到天庭向玉帝謁奏一家人善惡的日子,俗稱「辭灶」,又稱「過小年」。此後更加忙碌;辦年貨、糊燈籠、擦拭祭器,正式進入了過年的情況。捱到大年除夕,一切準備就緒,貼春聯、掛燈籠、吃年夜飯;水餃又稱「元寶」,部分包有銅板和紅棗,吃到的人都很欣喜,象徵一年中會帶來好運。 到了五更天,全家起身祭拜,焚化金紙、燃放鞭炮;稍事休息,提著燈籠,依序到未出五服的宗族家中祭拜。 最後到祠堂,待全村宗族都到齊了,大家見面,拱手抱拳說些恭喜、發財等吉祥話,然後由輩分高的長者主持祭拜祖先儀式。祭拜祖先完畢,回到家中,天也差不多濛濛亮了,又要開始拜年了。 拜年按著輩分來,先由伯父母、父母、叔嬸向祖父母拜,再輪到晚輩磕頭拜,同時發壓歲錢。拜年不僅在自己家中拜,對未出五服的宗族也要拜。拜年有壓歲錢可拿,是小孩子最喜歡的一件事,這也是我「賺錢」的大好機會。 過了年初二,要到外公、外婆、舅舅、姑媽、姨媽家中拜年,去時要帶禮物,別人到家中來也會帶禮物,以示「禮尚往來」;中午設有一頓豐盛的佳餚招待,也有發壓歲錢。 當時普遍貧窮落後,平時難得吃到大魚大肉,只有過年過節才能享受得到。 童年過春節的每一件趣事,都留下極深印象,至今歷歷如繪,記憶猶新。而今這些有趣的往事,只有留待回憶或在夢中重溫了。 (點閱次數:548)